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确定丹参、枳壳、白芍3个主导品种,推进6个万亩连片种植区和4个重点基地建设,配套完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00平方米东西部(松阳—巴州)扶贫协作中医药产业园中药材加工厂,打造区域综合性产地初加工基地,提升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保障能力。

  构建标准化引导体系。推广“大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按照“企业+基地+专合社”联结机制,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国有企业秦岭药业引导示范作用,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构建全覆盖保障体系。对连片种植主导品种达200亩以上且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基地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补助,加大“巴药贷”放贷力度,解决中药材种植前期资金投入问题;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等对主导品种实行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支持本地企业建设“定制药园”,解决中药材种植后期市场销售问题;组建丹参、枳壳、白芍3个专家团队,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对种植规模达500亩以上的配备1名专职农技员,解决中药材种植全过程技术服务问题。

  构建激励型责任体系。建立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推进专班,明确1-2名农技员专职从事中药材产业发展。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乡镇新发展主导品种的解决工作经费。区绩效办加强目标任务考评,区纪委监委对推进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严肃问责。(朱科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