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1月21日上午,澎湃新闻从成都市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遗址展馆揭开面纱,“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在地底湮埋了4500年的陶石器、象牙杖、碳化水稻……将为大家讲述古蜀文明的幼年时期——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与水博弈的历史。

宝墩遗址模型。本文图片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宝墩遗址模型。本文图片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古蜀先民与水博弈筑城而居

  宝墩遗址展馆位于新津区宝墩村的平畴沃野之上,一进展厅,灯光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引导观众进入鲜为人知的成都平原远古时期。

  4500年前,一群古蜀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筑城而居,耕种、生活,他们留下的坚固城墙,在几千年的岁月中风化为一条条土墩,就是这些屹立于田间地头的土墩,指引考古工作者发掘到了这段曾经被当做古老传说的久远历史。

  1995年,伴随着成都平原发现的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宝墩古城的确认,成都平原终于寻找到了4500年前那一缕文明的曙光。随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等7座古城,提出了“宝墩文化”——成都平原首个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命名,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至此,人们对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800年,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

  第一展厅《发现宝墩》详细地讲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代考古人在宝墩遗址的工作历程以及宝墩文化的确认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