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印发,标志着公园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从首提地到示范区,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最具显示度的名片。成都目前已有大大小小的公园1000余个。但是,对于成都来说,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里建公园,而是在公园里建城市。如何建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又怎样改变成都?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为你呈现数据里的公园城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A

  累计建成绿道5188公里

  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更加鲜明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获批设立,其中成都片区占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60%。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全域增绿行动,实施增绿项目288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1%。

  截至2021年,成都已完成9427株古树名木挂牌,全市已记录高等植物445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较2017年分别增加1069种、86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和谐共生的生态本底更加坚实。

  成都全域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天府绿道体系和“星罗棋布、类型多样、全民共享”全域公园体系。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和“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其中,环城生态公园已全环贯通。该公园位于成都绕城高速两侧,跨经12个区、串联121个特色园区,给城市戴上一条“翡翠项链”。

  2021年,成都新建各级绿道780公里、累计建成5188公里,新建成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30个。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200个,新建社区花园70个,新增绿地面积1800公顷,清新明亮、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更加鲜明。

  B

  建1000条“回家的路”社区绿道

  建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021年,成都规划建设1000条“回家的路”社区绿道,开展绿道公园活动800余场,通过“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天府绿道营建理念,让群众享受到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

  2022年1月,成都聚焦社区绿道的美誉度、舒适度、安全度、归属感“三度一感”,围绕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基本设施建设情况,从1000余条社区绿道中评选出成都10条最美“回家的路”。它们分别为:高新区吉泰路绿道、金牛区群星路、武侯区玉林东路、金牛区抚琴西南街、天府新区兴隆湖绿道、郫都区顺河路、新都区南门河社区绿道、高新区交子大道绿道、青羊区东胜·斌升街、成华区东郊记忆艺术商圈社区绿道。

  作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100个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022年2月,成都市启动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未来公园社区将更突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高效、活力创新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