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殷鹏

  初秋时节,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的神龙磷石膏堆场,草色青青。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让百姓“扎心”的磷石膏堆场,一遇大风天,堆场周围沙尘弥漫;大雨天,则污水横流。

  改变来自生态环保督察。2017年以来,四川已先后接受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的污染防治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5年多来,四川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部门管行业”的思路,高标准制定整改方案和任务清单,逐一明确整改目标、责任、时限和措施,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的顽瘴痼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聚焦生态修复

  搬走磷石膏堆,渣山变公园

  2018年1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通报指出,安州区磷石膏堆积如山,环境问题突出。

  “昔日发展的丰碑,衍变为污染的顽疾。”绵阳市安州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0年前后,安州区磷化工企业陆续投产,磷石膏作为磷化工产业副产品,因当时生产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实现循环利用,再经过多年累积,最终形成了神龙、路林、金鸿、川银等4座磷石膏堆场,全部露天堆放于干河子两岸,堆存量达210余万方。

  一座座磷石膏“大山”,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磷石膏露天堆放且时间久远,防渗、防扬尘、防流失措施几乎没有。加之堆场全部沿江分布,渗滤液和淋溶水随雨水直接排放,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督察办主任杨俊国表示,根据监测数据,2018年干河子总磷普遍超标,水质呈劣V类。

  如何搬走磷石膏“大山”?省委、省政府将安州区磷石膏堆场整治列入十大突出环境问题之一,实施省级挂牌,由省级领导牵头督办,一场磷石膏堆场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绵阳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1+4”整治工作方案,实施“一堆一策”分类整治。将路林堆场磷石膏转运至神龙堆场合并堆放,实施集中长期封存;对金鸿、川银2座堆场磷石膏进行综合利用,2020年底,安州区4座磷石膏堆场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去年,干河子绵阳出境断面水质改善到Ⅱ类,总磷平均浓度较整改前下降75%。整治时将“化污”和“植绿”一并推进,以生态手法对磷石膏堆场进行全方位改造,将“灰色渣山”改造成“绿色梯田”,将工业遗存融入绿色自然。

  “整治是还历史欠账,转型升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绵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绵阳不仅全面停止新增涉磷企业审批,还在安州区建成磷石膏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研究实验基地,取得磷石膏离心脱水装置、用磷石膏制备建筑石膏粉2项新型专利,并成功运用生产实际,年消纳磷石膏达85万吨。

  “去年,四川产出磷石膏617万吨,利用磷石膏63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02.8%,全省已连续两年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已完成36座磷石膏堆场整治,其中12座磷石膏堆场进行了绿化景观改造和生态保护修复,以往寸草不生的渣山变为公园。

攀枝花石灰石矿采场生态修复前攀枝花石灰石矿采场生态修复前

  四川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亮点不止于此。近日,“攀钢石灰石矿退出苏铁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修复项目”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列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目前,在原位于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2300多亩的攀钢石灰石矿矿区,已种植了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鞍叶羊蹄甲、岩柿、栎叶枇杷等耐干旱耐贫瘠树种23种,共种植乔木1.2万株、灌木37万株,覆土36万立方米,生态恢复面积2541.29亩。

攀枝花石灰石矿采场生态修复后攀枝花石灰石矿采场生态修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