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财经|时尚|艺术|运动|娱乐|汽车|教育|站内导航
素质教育

新浪四川>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正文

罪犯 都是养出来的

2018年04月20日 21:06 综合 

  [米乐爸说]

  工作闲暇之余,我会花很多时间学习育儿知识。

  慢慢地,我记住一个名字“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犯罪心理研究,被称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这样的犯罪心理学家,最近却频繁在媒体上开讲育儿知识:

  《家长注意,孩子学坏了一定是这方面出问题了》

  《孩子在商场哭闹要玩具,走不动怎么办?》

  《孩子一岁半之前,再苦也要自己抚养》

  《孩子的暴力人格形成于童年时期缺少爱,必须早一点重视》

  。。。。。。

  翻遍了李教授的采访后,我明白了她的苦心。

  在多年的工作中,李教授发现血淋淋的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个因为抚养不当而造成的扭曲灵魂。

  罪犯,都是养出来的。她把罪犯分为以下几类:

  家庭残缺类罪犯

  这类人不常见,但却很可怕。李教授说:“ 这类人早年正常,所谓正常就是老实巴交,也能有礼貌或者是去上学,但第二个特征,就是家庭有残缺。不幸的家庭有各种各样的不幸,有的是父亲吸毒、酒鬼、不负责任,有的是妈妈是精神病人,或者妈妈也生活艰难,没有文化等等。这些家庭中,孩子被生下来时,他的生活是非常可怜的,自生自灭的。”

  河南连环杀人案案犯黄勇即此类典型。

  黄勇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根据他自己所述他在家中的地位可以用“多余”来形容,平常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2001年到2003年短短两年间,他把自家的轧面条机机架,改装成杀人机械,取名为“智能木马”。

  然后到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以去家里玩游戏、资助上学等为由,诱拐了17名青少年回到家中。

  再骗他们躺到“智能木马”上,折磨他们,最后,用布条把他们勒死。

  这类罪犯犯罪动机非常简单(寻求刺激、认同等),但是手段极其残忍。

  为何他放过了第18个孩子?(孩子父母报了警,警察才把他捉获归案)

  根据相关采访,得知黄勇折磨够这位孩子,准备杀他时,孩子哭着求黄勇:

  “求求你不要杀我,你也有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回来找不到你,他们会多伤心啊,他们老了怎么办啊。”

  黄勇回答:“我们家人从来不管我的死活,我死了,他们都不知道吧。他们才不在乎我!”

  孩子马上答到:“叔叔你不要杀我,你不嫌弃,把我认作干儿子吧。等你以后老了,我来养你。我们一起生活,好不好?”

  正是这句话救了这孩子,可能是残存的道德感被幸存者激活,也可能孩子的话,让他感受到从未体会过的温情,最终他将孩子放走。

  李教授说,黄勇的父母,一直外出打工,从未给过他陪伴。亲情的缺席,使他的性格出现了严重的畸形。

  黄勇,是残忍,也是可悲的。他缺乏最普通的资本——家人的亲情,只能孤独地活在自己构建的扭曲世界中,无人救援。

  缺陷人格类罪犯

  这一类罪犯在生活当中较为常见,他们的特征是:“ 早年心理正常,因为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他有爱他的爸爸妈妈,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还有更多的人。所以,他从小是有宠溺抚养背景的。因为宠溺背景,所以表面上他给人呈现的是很好的东西,其实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这类罪犯典型则是北京灭门案案犯李磊。

  2009年11月23日晚,李磊将父母、妻子、妹妹和两个儿子共计六人杀害,最小的受害者不足2岁。

  审讯中,警察问李磊为什么要这样做,李磊的回答是:父母管教太严,妻子争强好胜。

  李教授认为:“若从小就在父母跟前长大,他不会觉得父母什么时候管得严,什么时候管得松,所以李磊儿时可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在农村,身为李家长房长孙的他自然受到万般宠溺。”

  最令人惊诧的是,杀人后李磊并没有寻找藏身之处,而是选择去三亚旅游,被抓住后,还说:“三亚真好,如果有来生,还要来三亚。”

  杀了人后,还有心情享受,对于此类人来说,藏起来是痛苦的,是需要忍的,他们忍不了,必须挥霍。万般宠溺最终带来了严重的性格缺陷。

  心结类罪犯

  此类罪犯的特点是:“ 一个人都活了二三十年,一直正常,没有不良行为的,突然出现严重的暴力犯罪,往往跟心结有关。”

  例如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杀人案。

  一个朋友口中温和安静、受过良好教育、读艺术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在完全没有预谋的情况下,突然杀害一个人?并瞬间完成连扎8刀的动作。

  李教授分析这和他长期以来的钢琴训练有关,这样的分析使得很长时间网友都嘲笑谩骂这位犯罪心理学家。

  我从柴静采访药家鑫父母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分析的科学性。

  药家鑫幼年时,父亲随军在外,读幼儿园时开始按母亲要求学琴,母亲一个月工资五十块钱,三十块交上课费,学不会就用尺子打手,一边打药家鑫一边哭,但不反抗,他妈妈说“他也知道多学一次得多少钱”。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当他撞伤张妙,并且发现她在记车牌时,极端的恐惧像钥匙一样,打开了他心门,早年潜意识里的愤怒像魔鬼一样,控制住他。

  他仿佛又回到小时被摁在钢琴跟前练琴一样,心里充满了委屈、痛苦,所以,他发疯似连扎了8刀,就像小时候心情郁闷砸琴一样。

  大多数经历创伤的孩子,会把恐惧压抑,当下或许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就像是吃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何时释放。

  李玫瑾的育儿建议

  无论是早前的马加爵,还是之后的药家鑫,林森浩,李教授都称呼他们为“孩子”。

  李教授说,这样称呼不是为了给他们“洗白”,而是这些年轻罪犯,让她想起了襁褓中的婴儿。

  婴儿本善,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了邪恶的制造者?!

  在多年研究中,李教授发现了“早期教育”、“心理抚养”的重要性,她认为再怎么强调早年抚养,也不为过。

  于是,她开始了育儿科普路(李教授部分育儿观点尚存争议,我摘取被广泛认同观点与大家分享):

  1、注意聆听孩子关于ta自己的事

  家长关心孩子,不仅仅要用眼“看”,而且要用耳“听”,即鼓励孩子多谈自己的事,透过“听”到他的心声从而正确引导孩子。

  2、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犯错时,我们也须批评,告诉ta错误的原因。

  3、拥有一颗童心

  和孩子在一起,像孩子一样的和ta玩,融入ta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不随意敷衍ta。

  4、家庭抚养不止是物质的,更重要是心理上抚养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长辈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5、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 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很难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当ta不被尊重,又怎么会自尊?

  6、防止孩子娇气,小时候要学一项体育运动

  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不是运动的爱好,而是习惯。从小让他学会一项运动。体育有两个优点,一就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需要运动来发育,第二他在运动发育过程中其他方面也会更加协调。

  。。。。。。。

  犯罪学上有句名言叫:“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下扳机。”

  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性格和环境可以。

  用家庭和谐,科学管教,爱与尊重,给孩子一个美好而自由的灵魂吧。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