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巴中市恩阳科技扶贫产业融合园内的四川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芦笋嫩茎顺直,呈浅绿色,气味清香。“恩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适宜,热量丰富,为芦笋生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该公司总经理蒲正渠表示。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 建成园区示范面积7万亩

  走进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恩阳芦笋、通江银耳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圈层。2018年,园区实现总产值7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63亿元,较创建前的2015年增长74%。”四川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赵志鑫表示。

  按照规划,园区围绕“有机菌菜、道地巴药、生态养殖、高山茶果”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八大品系产业基地建设。“以有机菌菜为例,目前示范区主要发展通江银耳、恩阳芦笋,建成示范面积7万亩,辐射面积13.2万亩,通江银耳品牌价值达到35亿元。”赵志鑫介绍。

  在不断建设过程中,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改扩建骨架交通路网280公里,建设园区内农村公路244公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园区内的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入驻企业达156家,通过企业引领,园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65个,种植养殖大户发展到500余家,带动6.5万名农民融入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园区+”特色显著 吸引3000余人返乡创业

  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格局。据介绍,园区发展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创客等“小业主”达2500余个。

  “原乡农庄成功创建由企业带动、农户和消费者广泛参与的PGS模式(参与式保障体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市场效益显著。”蒲正渠介绍,在公司带动下,园区各类“小业主”相互影响、抱团发展,组联成一体化园区经济架构,为加快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产村相融、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园区着力构建“园区+社区+景区”格局。

  近年来,园区内吸引3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开办电商等途径,创建了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建成葡萄园等专业村16个、茶果体验基地5个、休闲农业景区10余个、乡村主题农家乐200余家。围绕“园区建社区、社区变景区”三区共融共生的格局,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三产融合、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李云良)

  稿件来源: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