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累计建成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8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总数居全国第三位、西部地区第一位
●在创建中严格考核、优中选优、动态管理。其中,生态环境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红线、耕地红线作为“铁指标”“硬杠杠”,实行一票否决
●重点坚持“五个结合”,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四川有一种珍稀紫茶叫“紫嫣”,培育出这种茶的地方正是成功关闭1247家土法造纸作坊的乐山沐川县。前不久,沐川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份荣誉是对沐川绿色转型发展的肯定,也是四川生态文明创建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中,我省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川路径,累计建成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总数居全国第三位、西部地区第一位。它们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见效,助力美丽四川建设?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田程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数量上看突破
国家级示范区和基地数居全国第三位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四川环保领域捷报连连。
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对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了命名,四川数量达12个、位居全国第一位。巴中市,成都市双流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广元市青川县,宜宾市长宁县,眉山市丹棱县,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等10个市、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乐山市沐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被命名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从数量上来看,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了新的突破。”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累计建成了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8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西部地区第一位。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梯次推进格局。省政府每年考核命名一批省级生态县,其中特别优秀、示范效应特别突出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示范区和基地。去年底,省政府命名了第二批16个省级生态县,成都市青羊区、成华区,绵阳市梓潼县,广元市苍溪县,遂宁市蓬溪县等榜上有名。
各地创建热情高涨,为全省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仅2022年申请考核命名的市县就达到了64个。”上述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命名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2017年,我省获得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2018年5个、2019年5个、2020年6个、2021年10个,2022年达到12个。这些示范区中,既有成都这样超大城市的主城区,也有在产业转型阵痛期后成功实现绿色发展的山区县城,更有将本身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