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5年——2019年度巴中法院涉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巴中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各类毒品案件433件595人。其中判处死刑3人,判处死缓、无期徒刑29人,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60人,重刑率32.3%,高于全国同期毒品犯罪重刑率(21.5%)10.8个百分点。市中院受理一审毒品案件30件114人,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00人,重刑率87.7%。

  从年度审理案件数看,2015年审理41件58人,2016年81件115人,2017年78件104人,2018年126件183人,2019年107件135人,而2012年至2014年期间合计73件110人,案件数量呈现大幅增长、高位运行态势。

  从毒品案件区域分布看,除恩阳区外,各基层法院案件数差距较小,案件数最多的是巴州区,为108件164人,占全市基层法院案件数分别为26.8%和29.9%。

  据了解,巴中市中院五年共审理一审毒品案件30件114人,按地域划分,涉平昌县的案件13件43人,占比分别为43.3%和37.7%,无涉恩阳区的案件,另有涉成都地区3件11人,均为指定管辖案件。

  通报会上,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张瑛介绍:巴中全市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毒品已基本为新型毒品犯罪替代。

  2010年前我市主要以贩卖海洛因类传统毒品为主,近年来贩卖、运输、制造甲基苯丙胺(冰毒)合成类等各类新型毒品犯罪不断出现,传统毒品犯罪已较罕见。2015年以来,冰毒类毒品案件占比95%以上,海洛因、氯胺酮(K粉)及芬太尼、美沙酮等管制类精神麻醉药品案件有零散发案。

  二是毒品来源地和案件类型集中。

  巴中市单笔50克以上毒品主要来自成都地区,占比90%以上,广东地区亦有零星毒品流入。从罪名看,案件数前三位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228件、容留他人吸毒罪173件、非法持有毒品罪20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52.7%、39.9%、4.6%,共占比达97.2%。

  三是毒品犯罪被告人特征明显。

  被告人中,男性占近9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84%以上,中专、高中文化程度占近10%,大学专、本科文化程度占6%,无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人员占到80%以上;具有毒品再犯、累犯、前科、吸毒情节人员占到97%以上,其中具有吸毒情节人员占96%以上;年龄段分布集中在18岁至40岁占到80%以上,其中18岁至30岁占50%以上,未成年人占近3%。

  四是毒品犯罪形式隐蔽化、网络化。

  近年来,涉毒人员通过网络聊天社交平台、支付宝等网络平台和快递物流等新业态进行毒品犯罪交易现象明显增加,特别是通过手机短视频线上线下交换信息,进行无接触式毒品交易,极具隐蔽性。(王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