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示范区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已经明确方向。

  日前,《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其中提到,“要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增强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去年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管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站在公园城市示范区来看,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又将迎来哪些机遇?日前,成都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红星新闻专访,透露了成都金融业的新机遇。

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

  从价值取向看,示范区建设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方案》提出的“三高”目标、“三示范”定位,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金融角度讲,就是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方案》进一步明确,要以“金融服务”为重点开展“宜业环境优化行动”,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设立市场化征信机构,为创新信用融资产品和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成都市全力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2021年,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4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2271.56亿元,同比增长6.1%,占GDP比重11.4%。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全球综合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7位。

  具体而言,成都紧密结合产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快提升金融供给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的适配度,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科创、绿色、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不难发现,成都正在探索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现代金融协调发展之路,在农村金融、科创金融等特色金融细分领域已形成显著比较优势: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圆满收官,“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入选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受国务院通报表扬,数字人民币试点呈现了一批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特色应用场景。

▲中国-欧洲中心 资料图▲中国-欧洲中心 资料图

  以普惠为导向,在全国率先建立跨区域全覆盖的新发展理念是建好示范区最鲜明的城市品格,而为民惠民是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宗旨。以普惠为导向,成都建立跨区域全覆盖的“蓉易贷”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设立融资服务中心634个,短短一年,信贷规模就达332.49亿元,为2.78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5.59万笔,贷款平均利率4.18%,低于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50BP。为发挥普惠金融辐射带动作用,成都持续推进金融同城化,金融服务顾问团覆盖成都都市圈,天府通在成德眉资四市已实现公共交通支付互联互通。

  在科创金融方面,成都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创新型企业服务能力。截至目前,成都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6家,位居全国城市第六;注册在成都的私募基金机构近400家,投出项目近4成服务本土;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已集聚私募管理机构483家,连续4年入围投中信息年度基金小镇排行榜。2021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显示,成都排名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此外,成都始终着力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尤其是绿色金融方面,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居全国第4。

  成都还将以构建安全稳定、集聚发展的金融生态为重点,着力营造安全、开放、创新、包容的金融营商环境,对标接轨国际金融中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西部金融中心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