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停蹄,未来可期。但TOD就必然会带来城市副中心的繁华吗?
对此,严网林教授的观点是:不必然。
“任何城市副中心都受多点影响,比如基于城市整体和地方特色,它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形态、空间设计、执行情况是否合理?”严网林说,TOD再厉害,也没法在违背上述合理性的情况下发挥积极作用。
发达城市的TOD历史发展经验,结合成都这块新兴热土,《报告》指出,目前成都城市总体形态仍有待与TOD规划全方位耦合,TOD综合开发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突出。
这个观点,做城市规划专业的林晔非常赞同。在他看来,TOD并非大杂烩,跟城市各个区域发展具有极强关联性。
“东京山手线就是最好模板”,他认为,成都的TOD应该是各个区域特点的表现,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更有意义。
C
以新区建设重塑城市空间
东京强化新城品质打造,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创新打造“丰田未来城市”
成都如何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遇,
围绕新区创新探索,
把人引进来,还能留下来?
需要向东京学习
2017年,周芹菲从韩国崇实大学毕业。恰好成都推出“人才新政12条”,她选择回归,落户成都天府新区。
“这里太舒服了,天蓝地绿水清”,相较过去在首尔的拥堵烦燥,周芹菲如今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天府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她也顺利进入一家跨国企业。
新区的“人才链+产业链”催化出强大吸附力,中青年、高学历人口不断涌入,截至2019年5月,成都全市累计落户人才28.26万人。
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高速发展成正比。
目前,整个东京都市圈人口达到了3800万,数量和密度远超北京,但大城市病得到了有效解决,新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某方面来看,成都和东京有着相似之处。
简单算笔账:2010年到2019年十年时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约45万。考虑到后十年增速放缓,按30万人算,30年会达到三千万人口,相当于现在北京和上海的人口规模。
未病先治,未雨绸缪。成都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2017年,提出十字方针,“东进”翻越龙泉山,斥地“第二主疆场”。在冲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成长新空间,即成都的“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