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3月13日,成都市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

  会议总结了成都“十三五”期间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一产业增加值比“十二五”末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32元、增长近5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9:1缩小到1.84:1。

  成都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农村大美公园形态成型成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盘点“十三五”:农业农村打开新局面

  农业产业功能区主导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基本形成。建立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和60个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圈初步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国33个大中城市第3位。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基本形成。探索“特色镇、川西林盘、农业园区(景区)”多元融合模式,初步形成以绿道为纽带,特色镇、川西林盘、精品民宿相互支撑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1160个,乡村旅游总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94%。

  大美城市宜居乡村的新形态基本形成。坚持“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大美乡村形态进一步彰显。保护修复川西林盘556个,建成天府绿道4408公里,天府蓝网加快建设。锦城公园多业态融合、多场景汇聚的大地生态景观加快成势。以依田桃园、稻香渔歌等为代表的乡村人文景观全面展现。

  党建引领系统治理的新局面基本形成。“两项改革”扎实推进,调减乡镇(街道)114个、村(社区)1327个,调减比例分别为30.4%、30.3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340亿元,是2015年的近4倍。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证、德治为支撑,乡村治理的政治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服务效应整体提升。

  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基本形成。西控区域整体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8项改革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100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城乡一体覆盖。简阳市提前3年脱贫摘帽。

  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省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州农业区域合作项目达128个。共选派各类干部人才4403名、拨付财政资金20.91亿元、引导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折合2.97亿元、实施项目1594个、完成项目投入20.1亿元,助力阿坝、甘孜19个涉藏县(市)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派出干部和专业人才386名,助力凉山彝区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