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

新浪四川>雅安>健康>正文

医护人员坚守200多小时 我市首诊患者病情好转

2020年02月03日 17:33 北纬网 

  1月22日晚,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感染科医生杨静,从天全县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霍世洪(化名)接回市医院三院区(感染科)。

  至今,杨静已经200多个小时没有走出过病区……

  1月24日,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市医院感染科39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最前线,进入封闭工作生活状态。

  1月31日,记者走进市医院三院区,揭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隔离区的神秘面纱。

  医生共同探讨病例  医生共同探讨病例
  隔离病房内的医护人员  隔离病房内的医护人员

  封闭的日子

  用手机向家人报平安

  还未进入大门,刚刚消杀完留下的药味扑面而来。同时,进入院区的每一位人员首先要进行体温测量。

  进入病区,走廊出现多个岔口,左拐右拐之后,长长的主干道一直延伸到“尽头”。

  “许多人来过几次,还是找不到医生办公室在哪里。”市医院感染科主任龙志玲说。

  进入第一道防护门,便进入“封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大多已经工作生活超过200个小时。

  走廊中部的一个拐角处,是医务人员的一个临时就餐点。护士邓雅丹、杨晓宇正吃着午餐——一盒面条。

  “我1月21日回家吃完年饭就回来上班了,再也没有出去过。”杨晓宇是在这里封闭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她原本的计划是值两天班就回家陪父母过年,但因为工作的需要,“连续上了两天班,接着整个区域就被隔离起来。”

  26岁的邓雅丹是雨城区八步镇人。1月23日,她回家团圆,刚到家就接到科里电话,没吃上一口团年饭又回到工作岗位。

  邓雅丹和杨晓宇分属不同的小组。“我们15天一个轮转,其他科室过来的人员在隔离14天后,回各自的科室上班。”杨晓宇和邓雅丹都是感染科人员,不会轮转到其他科室。

  邓雅丹还是医院赴鄂应急医疗队的储备队员。1月27日,当她得知一同事将赴鄂抗疫之后,主动要求进行替换,“这位同事的孩子太小,而我还没有结婚,派我去没有后顾之忧。”

  每天下班后,邓雅丹和杨晓宇都会和家人视频,报个平安。手机是她们目前了解外界信息、沟通联系家人的唯一方式。

  这也是护士沈如月联系家人的方式,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在春节离开父母,但她不愿意和家人视频,“我怕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打电话更方便,几句话就搞定。”

  节省防护服

  双人岗调成单人岗

  15时30分,沈如月走进更衣室开始穿戴防护装备;15时50分,对着镜子检查完着装后,她从另外一个出入口走进另一条走廊。

  沿着走廊前行约30米,便是隔离病房的第一道隔离门,进入第一道隔离门然后左转,便可以看到第二道和第三道隔离门。“没有穿戴防护服的情况下,不能继续往前走。”沈如月说,“之前我们每一个班都是两名护士,因为防护服比较紧缺,现在换成一个人一个班。”

  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隔离门上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窗。透过玻璃窗可以隐约看到沈如月的身影。

  确诊患者的隔离病房是负压病房。

  市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李惠梅介绍,在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感染科建成负压病房并投入使用,解决了空气流通难题,“如果空气不是从外往里吸,病毒就会随着空气循环到走廊,医护人员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

  而在医生办公室,带班医生李民和前来支援的呼吸科医生杨超讨论着患者的病情。

  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市医院感染科将医生分成3个组,分别由杨静、伍锡刚、李民带班。“之前每天查房都是3名医生同行,为了节约防护服、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人数,现在每天只能派一名医生进去检查。”李民介绍。

  每天9时是交班时间,3个组的医生将聚在医生办公室,对病人治疗情况进行汇总,并针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医生办公室里,原本在隔离病房一线的护理人员裴滟菲,被调配到后勤工作岗位。她身体偏胖,科室里已经没有适合的防护服型号,她不得不离开一线护理岗位,“感觉非常失落”。

  医生办公室外,前来支援的市医院老年二科副主任、市医院社工部部长杨有京推着消毒机,开始给病区消毒,“无论在什么岗位,大都没有任何怨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家都凝聚在一起。”

  隔离病房里

  护士患者互相鼓励

  16时15分,脱掉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王丹,从隔离病房走了出来。她的额头上、脸颊上留着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的痕迹,戴了4个小时橡胶手套的双手如在冷水里长时间浸泡后的状况。

  “防护服里面要起雾,戴着几层橡胶手套,汗水都流在了里面。”王丹介绍,隔离病房分为两个部分,一楼是疑似患者的隔离病房,三楼是确诊患者的隔离病房。

  每天8时、12时和18时是为患者送饭的时间,后勤人员将病号饭送到隔离病房门口,再由护理人员送到隔离病房的患者手中。

  “在里面,我们给患者进行治疗,并不时测量体温。”王丹说,其余时间就是盯着监控,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经过市医院三院区医护人员一个多星期救治,我市首例确诊患者病情已经出现好转。

  邓雅丹介绍,霍世洪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患者,从武汉回来后感觉不适,主动到医院接受监测。

  在隔离病房里,手机是霍世洪与医护人员沟通的工具之一;霍世洪需要什么东西,她们值班时会给他带进去;医护人员也会通过微信和确诊患者进行互动,互相鼓励。

  “他(霍世洪)很乐观,情绪也很稳定。”杨静是第一个参与霍世洪会诊的专家,掌握着第一手资料,“他相信我们,也非常配合治疗,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民介绍,霍世洪的病情已经出现好转,但还要继续接受治疗。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